PCCO教会发展历程

 

匹兹堡早在19世纪已开发为着名的钢铁城,很早就有华人移居此地。

1937年3月,Mrs. Lizzie Shaw在匹兹堡中国城中招集了13位儿童,开始了匹兹堡最早的华人宣教事工,当时借用中国城内位于第二街Providence Mission的宣教楼场地(409 Second Avenue)教主日学。

1944年改借用救世军Salvation Army的场地。

1965年5月成立了「匹兹堡华人教会」Pittsburgh Chinese Church,当时仍借用救世军的场地,并陆续成立各类团契。

1967年因崇拜场地的需要,改借用第一长老教会(First Presbyterian Church of Pittsburgh)的教堂聚会(320 Six Avenue),并为来自各地的华人留学生成立「匹兹堡国语查经班」。

1968-1973年游宏湘牧师(Rev. Wally Yew)担任第一任牧师。

1973-1981年刘传章牧师(Rev. Jonathan Liu)担任第二任牧师。

1980年「匹兹堡国语查经班」改名为「匹兹堡校园团契」,并移往大学校园附近的第一浸信会(First Baptist Church of Pittsburgh)的教堂 (159 N. Bellefield Avenue),每星期五晚上聚会。

1983-1996年郑昌国牧师(Rev. Joseph Cheng)担任第三任牧师。

1983年租用North 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的教堂聚会(4101 Perrysville Avenue)。

1984年买下North United Presbyterian Church的教堂聚会。

1989年於Monroeville建立分堂「东区华人教会」East Suburban Chinese Church以照顾东区的需要。

1995年教会差派由黄力夫(Leaf Huang)长老和沈中立(John Shen)长老等五个同工家庭於校园地区,成立以华人学生和学者为主的分堂「匹兹堡华人教会欧克兰堂」Pittsburgh Chinese Church, Oakland,於3月5日在第一浸信会(First Baptist Church of Pittsburgh)教堂举行第一个主日崇拜。

1999年程德鹏牧师(Rev. Hugo Chen)担任欧克兰堂牧师, 于2016年离开。

2000年 匹兹堡华人教会欧克兰堂成立以国际学生为主的「欧克兰国际团契」Oakland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2001年母堂标购北郊的一间小学(8711 Old Perry Highway)改为教堂聚会,并定名为「匹兹堡华人教会沛恩堂」Pittsburgh Chinese Church, Perry。

2005年蒋漴昕师(Pastor Ed Jiang) 加入牧师团队为英文牧师, 于2013年离开。

2005年买下New Hope Christian Community Church的教堂(134 N. Dithridge Street),於5月15日举行第一个主日崇拜。

2008年刘奕晃牧师(Pastor Terence Liu)加入牧师团队为中文牧师。

2012年梁培华牧师(Pastor Michael Liang)加入牧师团队为青少年暨儿童牧师。

PCCO是如何在神的带领下开始的

黄力夫长老口述  Mickey整理

刊登于教会十周年纪念册

神在1991年把我和喜龄带到匹兹堡来,我们就在母堂服事,不久我就被选立作长老,实在是不够资格。因为我们一直对学生的工作有负担,所以就在校园团契服事,关于这段的历史我就不讲了。校园团契当时的情形并不是那么的理想,聚会的人数也不多,连讲广东话的学生在内,多的时候可以到四、五十人,但一般都只有一、二十个人。记得是在1994年的时候,我们当时母堂在Perrysville聚会的地点治安不是很好,弟兄姊妹的车窗常被人用石头打破,姊妹们觉得危险,慕道朋友也因此不太愿意来教会聚会。教会的领袖们开始谈,是不是要换一个聚会的地方,当时教会中三位长老中的一位,盼望教会能搬到Oakland的First Baptist Church第一浸信会,就是当时校园团契聚会的地方。他提议将教会搬到那里聚会,原因是那里的地点适中,而且对学生的事工比较理想。我和另外一位长老,沈中立长老John Shen,一向对学生的事工较有负担,所以我们也同意这么做,事情进行的也很快,FBC教会的领袖们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同意,双方开了许多次的会,交涉的过程也很顺利,我们觉得神是要我们搬到Oakland去。在我们讨论中常常提到,搬到Oakland之后,对学生的工作会有很大的促进,我们都非常的兴奋,许多同工对这个搬迁也感到高兴,大家对学生工作的负担,也因此被挑旺起来。但不幸的是,当FBC将这件事交付她们的会员大会表决的时候,有一些会友强烈的反对,最后没有通过,这件事就因此搁置下来,母堂只好在別的地方找教堂,后来2001年他们就在一个离Oakland更远的地方Perry,找到一个已经关闭的学校,就是他们现在聚会的地方。

教会没有搬到Oakland去,对我们这两位长老和一些家庭是一个较大的打击. 我们想,既然我们对学生的工作有负担,而神也没有让整个教会搬到FBC,好不好我们就在FBC这个地方成立一个分堂。这个想法一到了我们心里,我们两位长老就非常的兴奋,特別是沈长老和执事Ho Yew Kee 何耀基,他当时在CMU 快要拿到博士学位了, 因为他们对植堂这种事是很兴奋的。我从来没有植过堂,但我想若是在Oakland有一个教会,会方便学生们来聚会,也方便对他们传福音,所以我们就和另外两位执事Anthony Lee李永裕、Terence Liu刘奕晃,常常在一起聚会祷告。起先祷告的时候,教会其他的领袖们,对植堂的事情不见得赞成。他们主要的顾虑是,我们这些比较年轻的同工,如果都搬到Oakland,北边母堂的事奉可能受到影响. 但当我们继续祷告的结果,在1994年的年底,就得到我们主任牧师Joseph Cheng郑昌国和师母的支持,他们不但来参加我们的祷告会,还给我们很多的建议。比如说,他建议分堂是在下午聚会,议我们早上仍然在母堂聚会服事,下午在Oakland的聚会是一个加上去的特別的事奉,让我们这样维持六个月,满六个月之后,每个人再决定是不是要只在分堂事奉,或者只在母堂事奉,在两者中选一个。这六个月是给我们一个过渡期,如果我们决定要到分堂,可以利用这六个月的时间,训练在母堂的同工来接续我们在母堂服事的工作,使得母堂的各样事工的推展不受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建议,我们非常的感谢郑牧师师母的支持。

 

于是教会差派五个家庭同工:沈中立夫妇、黄力夫夫妇、李永裕夫妇、刘奕晃夫妇和何耀基夫妇到Oakland成立分堂,我们在1995年的3月5日开始第一次主日崇拜。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好多次在在母堂崇拜完后,下午去Oakland的大街小巷里挨家挨户的发传单,邀请那里的中国人来聚会,每次都是由Yew Kee弟兄筹画,他将Oakland的地图放大,将各个街道划分成小区,让每两个弟兄或是姊妹负责一个小区,每小区可能就是一条街或两条街。我们沿街敲门去作邀请的工作。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包恩富牧师Paul Bucknell一组,只要看到信箱上贴着中国人的名字,我们就去敲他的门。我让包牧师先去敲门,当门开了,包牧师就开始自我介绍,敝姓包,包公的包,对方看到一个美国人居然说了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吓了一大跳,包牧师说完寒喧的话之后,就由我来接着说,介绍我们新的教会,邀请他们来。还记得有一天下午下了一场大雨,大家都淋的湿湿的,身上虽然冷,心理却是火热的,就这样开始了我们植堂的事工。

1995年3月5日,开始了我们的第一个主日崇拜。我因为在那个主日要出差,所以没参加第一次的主日崇拜。我回来后听说,当时大家的信心比较小,心想有50个人来参加就很不错了,所以只向Yum Wok餐馆订了50个人的晚餐,结果那天来了将近120人。当时没有成人主日学,只有主日崇拜,崇拜之后一起晚餐,所以不能算是个完整的教会,只能算是一个布道所吧,或是个福音站!我们每一堂的信息都是福音布道。神恩待我们,开始看见有得救的人。有些人在布道会里得救,有些人在我们去探访他们时得救,也有在私下聊天时信主。我们很兴奋能带领这么多人信主。我们光知道传福音带他们信主,却没有去栽培建立这些新得救的弟兄姊妹们。在分堂开始的前几年,前门进来信主的人很多,可是从后门出去的也很多,我们当时很心灰意懒,思想怎么样能把这后门堵住,让他们来到神的面前就不离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却不知道该如何行。

话说讲英文的这几位弟兄姊妹,在我们五个家庭中有三个家庭是说英文的,沈长老、Anthony Lee、Yew Kee Ho。Yew Kee 只在Oakland 事奉了一年就毕业回新加坡了。这三家虽都是说英文的,但却有一个共识,就是到Oakland的事奉以传福音给说国语的慕道朋友为主。他们主要的事奉是在孩童事工方面。Oakland教会刚成立时,曾办过几次福音营,我们觉得营里的食物不好吃,就希望自己能够做中国菜饭,沈长老就去找了些说英文的弟兄姊妹,他们自动的到福音营中去事奉。早上六点锺起来,沈长老带灵修,七点开始预备早饭,八点侍候弟兄姊妹们吃早饭,之后就收拾善后,也有些人去教孩子们学习圣经。如此无私的服事,让我们非常的感动。

刚刚我提到的信主的人从后门走掉的问题,一直到程德鹏牧师Hugo Cheng来了之后,情况才开始有了变化。程牧师1999年来到我们教会,他很重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细胞小组,小组是以团契交谊为主,还没信主或初信的人到小组里有回家的感觉,就不容易离开教会,从后门走的人数就开始慢慢减少。第二件事就是他强调门徒训练的重要性,教会有了各阶层的门徒训练,也有了主日学,让这些新得救的弟兄姊妹灵里能够成长,教会也因此开始增长,程牧师刚来的时候,教会大概只有七、八十人,一年之后增长到一百五十人左右。感谢主,我们的牧师是位有恩赐,有爱心的牧者。

我们在1997年开始有了成人主日学,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三班,因为老师不够,后来班数就多了起来. 关于主日学师资不够的问题,自从我们开始教主日学,我们就开始训练教主日学的老师,若不训练,我们永远缺乏教主日学的老师,许多训练好的主日学老师,因为毕业找工作的原因,神把他们带到別的地方,我们只好不断的训练主日学老师。感谢主,多年下来,我们看见许多的果效,训练好了的老师开始在教会里教主日学。有两个普遍的现象,第一就是,老师们的灵命长进,在主里的事奉更有果效,当神带他们离开Oakland之后,他们也能在新到的地方独当一面,开始自己的事奉。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兴农和汪俊敏夫妇,他们在我们的教会三年,神带他们到了Sacramento,他们就在社区里开始了查经班,也成立了教会的分堂,现在分堂已经独立了。感谢主,神使用我们教会来做这样的工作,另一个训练主日学老师的功效就是,主日学教学的质量明显提高,对于学生们有相当的帮助,特別是主日学老师多了之后,我们能分更多的班,除了有福音班,造就班,还有新生命班,正常基督徒生活班,每一班都造就了许多基督徒。感谢主,主使用这主日学老师的训练。

我要特別讲讲福音班。福音班一向是由我来负责,直到最近才交给潘继中弟兄。我们才刚开完主日学老师的退修会,我向大家宣布, 神要将我们夫妇带走。当然我的内心是很难受的,大家也都留着眼泪, 我自己更是泣不成声。因为我们想起神在这个地方作了这么多的工作,有这么多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以前看他们离开的时候,我们依依不舍,今天轮到我们要走了。主啊,求你继续引导恩待这个教会,因为这个教会是你所建立的,你必不丟弃这个教会,你必会差派其他的弟兄姊妹,或是建立这里的弟兄姊妹,继续的来忠心的服事。当我分享的时候,我回忆过去这么多年来所训练的主日学老师,看到他们灵里的成长, 特別是我们福音班的几位老师像潘继中、李锡龙,他们现在都能在主日崇拜中讲道,这些主日学的老师们在讲完之后都会呼召,都有人举手愿意信主,连牧师也说,他所知道的教会当中,只有我们教会的福音班是如此。感谢主这样的使用我们这些不配的人,因为他们愿意谦卑的把自己摆上,主就将大能加添在他们的身上。

Oakland的教会基本上就是这样开始的,我今天晚上的回忆,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历史写下来,而是照我能想到的就讲这么多。神的恩典数说不尽。 谢谢!